百思通人文历史网
首页 > 历史资料 > 寒露

寒露

寒露(公历10月7日-9日)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,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外文名:Cold Dew。斗指戊;太阳到达黄经195°;在每年公历10月7日-9日交节。寒露,是深秋的节令,干支历戌月的起始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。进入寒露,时有冷空气南下,昼夜温差较大,并且秋燥明显。


寒露以后,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,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,雨季结束。从气候特点上看,寒露时节,南方秋意渐浓,气爽风凉,少雨干燥;北方的东北、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,千里霜铺、万里雪飘,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。


气候特征


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,“寒露”是深秋的节令,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“寒”字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,是秋季末月。戌月,阳下入地,万物毕成。寒露的夜晚,仰望星空,就会发现星空换季,代表盛阳的“大火星”已西沉。


进入寒露节气,昼渐短,夜渐长,日照减少。热气慢慢退去,寒气渐生,昼夜的温差较大,晨晚略感寒意,空气较为干燥。寒露以后,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,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,雨季结束。我国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,只有云南、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。


每年公历9-10月期间我国大部地区处于夏季风向冬季风的过渡时期,时有冷空气突发南下,温度明显下降。寒露后,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深秋;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,千里霜铺、万里雪飘,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。


节气农事


通常将寒露节气前后的低温冷害称为寒露风,寒露风出现范围一般是在长江以南地区。寒露风是冷空气南下或台风与冷空气共同影响下出现的一种低温、干燥(有时阴雨)、伴有较大北风的天气,对农作物生产危害很大。寒露风是南方晚稻生育后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。


寒露至霜降这半个月,正是金秋九月秋熟作物成熟、越冬作物开始播种的秋收秋种大忙季节,是秋收、秋种、秋管的重要时期寒露时正值晚稻抽穗灌浆期,要继续加强田间管理。天气常是昼暖夜凉,晴空万里,对秋收十分有利。


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,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。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,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。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,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,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。


风俗


九月节,寒露、霜降、重阳到。登高“辞青”是季秋九月风俗之一,季秋九月天气渐凉,草木开始凋零,登山“辞青”与在阳春三月春游“踏青”相对应。


养生


古有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的。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养生理论,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元 吴澄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意思是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,地面的晨露冷,快要凝结了。亦有说“斗指甲为寒露,斯时露寒而冷,将欲凝结,故名寒露。”寒露的到来,气候凉寒,万物随寒气增长,逐渐萧落。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阳气渐退,阴气渐生,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,以确保体内的生理(阴阳)平衡,这时节应注意养生。


“寒露”时节起,雨水渐少,天气干燥,昼热夜凉。从中医角度上说,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“燥”邪当令,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。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,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,皱纹增多,口干咽燥等。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寒露过后昼短夜长,自然界中的“阳气”开始收敛、沉。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,因此,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。
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 父亲傅抱石的人生与酒
酒和父亲的关系是很微妙的,他并不只是“爱喝酒”那样简单,其中的心态也不是别人可以真正理解的。 (作者:傅益璇,傅抱石女儿) 编者按:傅抱石,现代画家、抱石...
北魏后面的朝代 清代皇后常服考略
皇后“常服袍无定色,表衣色用青,织纹用龙凤翟鸟之属,不备彩。”。“织纹”和“不备彩”揭示了皇后常服的外部特征;“表衣”则提醒我们,清代皇后不但有常服袍,而...
九年级历史资料总结 浅说中国刺绣文化历史
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。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,“称彰身”;再进一步刺在身上,称“文身”;后来就画在衣服上,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。 中国刺绣是中...
中国历史朝代简单介绍 汉字与古代玉文化
《说文》:玉,石之美者。玉坚硬温润,晶莹亮泽,先民们很早就把它当作美的象征。 《说文》:“玉,石之美者。”玉坚硬温润,晶莹亮泽,先...

强力推荐